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
前些天,浙江淳安天屿山建起观光电梯、游客“无障碍爬山”的视频引来不少网友艳羡。事实上,湖南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同样不落下风。比如在郴州莽山,爬山就像一次日常散步,全程没有陡坡也不用爬台阶,“登临仙境”从未如此简单。
“无障碍爬山”之所以引起共鸣,是因为替残障人士打开了观赏美丽大自然的“小窗口”,体现了社会的“大文明”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与对待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弱者的态度息息相关。在长沙,视障人士可根据语音提示打开APP,预约乘公交车;想坐地铁,同样可以在预约界面填写相关信息,后台将精准安排相应车站工作人员提供服务,车厢中还有为轮椅用户专门设立的位置,并配备扶手辅助……一个小小的扶手、一个简单的坡道,“有爱无障”就体现在点滴之中,成为长沙文明进步的标志。
今年7月召开的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,全社会要对残疾人“最为友好、最为友善”。两个“最”字,足见出湖南在新起点、新时代、新征程上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站位。做好残疾人事业,关键在于以人为本,注重倾听不同的声音。比如,在无障碍设施新建、改建、扩建的竣工验收前,多邀请残疾人、老年人参与试用、感受最佳体验,避免不适用、用不上的问题;对承建市政工程的人员加强无障碍知识培训,以期满足更多元化的建设要求。同时,在无障碍环境改造方面要遵循“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、因需改造”的原则,重点落在“居家无障碍”的目标上,把钱花到实处,落到细处。
听不到,看不见,行动不便,残疾人能做什么?这是萦绕在很多人心里的一个疑问。其实,残疾人不仅能胜任竹编、插花、剪纸、美发等基础性工作,有的还能成为咖啡师、面包师。比如大名鼎鼎的熊爪咖啡,聘请的都是听障人士。我国有约8500万残疾人,他们能做的、想做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多。命运或许关上了“一扇门”,但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就一定能打开那扇属于残疾人的“窗”。
新时代十年来,广大残疾人以梦为伴、与时代同行,用顽强奋斗把梦想变成现实,让不可能变得可能,自尊、自信、自强、自立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。点亮“小窗口”,共建“大文明”绝非一日之功,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,很多观念有待扭转,但我们始终相信,心中有爱,“一切无障”。
责编:王莉君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-
东山学校“校友回湘”暨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
-
共叙情谊 共谋发展!东山学校“校友回湘”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
-
“东山大讲堂” 第八期开讲 聚焦国家海洋安全形势
-
郭勇视频调度全市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工作情况
-
郭勇督查中秋国庆假期重点工作:以扎实工作成效守护群众平安
-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在东山学校作专题讲座
-
校庆添彩!国防科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落户东山学校
-
翰墨贺华诞!王松灵院士创作楹联正式揭牌